《教育要聞—教育政策 》「補救教學」要補救的是知識?還是態度?

日期 2013年11月24日 11:20:00 | 分類: 教育要聞

《教育要聞》—教育政策

「補救教學」要補救的是知識?還是態度?

吳南嬿 撰

國語日報於11月22日的社論「補救教學擴大 忽略正規教育」對於補救教學等同於補習的說法(註1),值得拿出來探討。


      首先,我國教育的目的為何?根據教育基本法第二條:「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愛國教育、鄉土關懷、資訊知能、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從上述條文可以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現代化國民而不是傳遞知識。不過,對一般補習業者而言,由於知識其獲得利益的要素,所以,知識就變成商品,故將補救教學等同於補習是不妥的。

      學生需要參與補救教學,其原因主要是學習成就低落。「學習成就低落」就像是發燒一樣,它是一個身體異常的現象,需要由醫生做專業診斷,才能解決問題。換言之,處理孩子的學習成就低落不宜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數學不好補數學,英文單字不會背單字,而是應該透過補救教學的機會對孩子做學習診斷,如果孩子的問題出在態度(如:缺乏自信、意志力、沒有責任心…),就得要從態度下手,才可能補救成功(註2),這就像我們去看醫生一樣,好的醫生不會只是開藥,還會詢問病人的生活習慣,除了開藥緩解症狀之外,還要對病人的生活習慣提出建議。

      至於國人的補習比例那麼高的原因,不見得是學校教育不足,而是其他因素使然。劉正在他的研究「補習在台灣的變遷、效能和階層化」(註3)就指出,造成台灣補習教育盛行的原因除了升學主義之外,家長對補習的依賴、多元入學中的才藝與學歷的關聯性、學歷與勞動市場的連動等,都是讓國內補習市場如此興盛蓬勃的原因,至於要如何處理這個議題,由於牽涉到就業機會和龐大的市場利益,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要處理並不容易。

      最後,我國的補救教學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其角色的定位還是要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出發,才可能達成我國的教育目標。

 

 

註1:

國語日報(2013)補救教學擴大 忽略正規教育。網址: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86429

登入日期:2013/11/24

 

註2:

Duckworth,A.(2013) Angela Lee Duckworth: The key to success? Grit.TED Talks. 網址:http://www.ted.com/talks/angela_lee_d ... _key_to_success_grit.html. 登入日期:2013/11/05.

 

註3:

劉正(2006)補習在台灣的變遷、效能和階層化。教育研究集刊第52輯第4期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新竹縣教師會
http://www.hcceiu.org.tw

The URL for this story is:
http://www.hcceiu.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