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想當老師?從退休金不保到無成本投訴,教職吸引力已蕩然無存

日期 2025年09月01日 13:40:00 | 分類: 職場風險

誰還想當老師?從退休金不保到無成本投訴,教職吸引力已蕩然無存

快開學了,全台中小學缺2600位教師

重點是,全國不僅缺代理教師,正式教師也缺。也就是說,教師一職在勞動力市場中,正面對被棄之如敝屣的困境。

可怕的是,面對這樣的教育困境,教育部束手無策。甚至,教育部也是促成教育環境惡化的推手之一。

怎麼說呢?讓我們來看看教育部是如何對待教育職場。


一、放任教師的退休待遇被剝奪。

自從教師退休制度從恩給制改為退撫新制以來,由於政府管理退撫基金績效極差,自民國85年到104年,20年投資績效僅有2.76%,與國際標準的7%差一大截。結果,教育部在政府大砍教師退休待遇之時,不僅沒有盡力保護老師,維護教師依法應有的退休權益,反而步步退縮,任由現職教師權益不斷被出賣,甚而在有意無意中當了幫凶。

在儲金新制部份,明明由教育部主導的私校退撫管理退休金,不僅投資績效佳,管理也透明。許多第一線教師也期待儲金新制由私教退撫代管,但是,教育部在保護教師退休權益依舊軟弱無力,雙手一攤,完全放手讓銓敘部主導,放任銓敘部強迫教育人員的退休金全部由過去管理退休金績效極差的銓敘部掌管。

二、放任教育專業不斷被踐踏。

近幾年,教師被許多仇師團體攻擊,教師族群不斷被踐踏和貶低,社會地位不斷下滑。面對此困境,教育部不但沒有給予老師有效支持,還隨著社會大眾起舞。校事會議調查員的多元,讓許多不具備教育專業人士也能成為教育事件的調查員甚至輔導員,更給教育專業沉重一擊。當教育部都成為教育去專業化的推手,請問,教育品質可能提升嗎?教師的專業尊嚴不保,教師荒自然形成。

三、放任家長和學生無成本投訴。

自從校事會議制度推行以來,校事會議成為許多家長和學生報復老師的利刃,因為家長和學生不需要為其編造不實的投訴負任何責任,而老師卻因此進入調查而飽受折磨。

當老師面對這樣的困境,不僅可能要花不少律師費(不少以6萬元起跳),以期在調查過程中遭遇不肖調查員的「有罪推定」和「誘導式詢問」時,能保護自己;還要面對其他人的指指點點,導致身心交瘁。甚至有家長和學生在老師得到平反後,仍到處貼文,更透過媒體,企圖對老師發動人格毀滅戰。

請問,當教師工作的風險遠遠高於收入時,教職工作會有吸引力嗎?

四、放任行政工作不斷地堆疊。

當校長不斷抱怨沒有老師要兼辦行政時,教育部是否思考過,為何校園不斷高喊行政減量?為何校園的行政工作繼續呈現的是不減反增?

長期以來,教育部在冷氣房裡做政策的結果,導致其做出來的政策不僅無效,有的甚至還反效果。教育部的「長官」到處視察、考核、評鑑,難道不知看到的都是「血汗成果」?

自從校事會議實施後,學校(尤其是學務處)的行政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對於學校行政大逃亡現象,教育部應該要親自到第一線去瞭解,更應該找真正有能力的研究小組,到不同地區的教育現場傾聽老師的心聲,找出真正的問題,才可能研擬出有效改善方案。

為何特別強調要「找真正有能力的調查小組」呢?因為在長期觀察教育部的研究案時發現,教育部也許發包了很多研究案,但真正能找出教育問題的研究案卻很少,更遑論能有效解決教育現場的問題了。以過去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為例,這個政策的研究根本就是抄襲美國的政策,而沒有真正去找出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執行時更是將政策扭曲,絕大多數皆把「形成性評鑑」做成「總結性評鑑」。

「行政減量」也一樣。教育部高喊行政減量多少年了,結果是越減越多,難怪學校行政出現大逃亡現象。

總之,若要探討學校無法招聘足夠合格教師的原因,首要被探討的就是教育部,因為教育部過去的行事作為一味迎合民粹,犧牲第一線教師待遇和權益,將教師置於危險之中。只有教育部能堅定維護教育專業尊嚴、提供教師友善的工作環境與待遇條件,正視目前教育職場的困境,或能解決目前師資短缺的問題。

作者:吳南嬿

本文刊登已徵得作者同意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新竹縣教師會
http://www.hcceiu.org.tw

The URL for this story is:
http://www.hcceiu.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