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教育與就業》 失業率攀升真的來自於教育成效不彰嗎?

日期 2013年12月31日 10:50:00 | 分類: 教育要聞

《教育要聞》--教育與就業

失業率攀升真的來自於教育成效不彰嗎?

吳南嬿  綜合整理

       在經濟衰退的時代,「競爭力」是一個受到極度重視的價值。不可諱言,它常與失業率和經濟成長聯想在一起,許多社會輿論指控教育與就業市場產生落差,於是,各類型的產學合作應運而生,希望透過產學合作讓學生與就業市場提早接軌,降低失業率。只是,問題有這麼單純嗎?失業率上升真的完全是經濟衰退和教育成效不彰的錯嗎?


       問題當然沒有這麼單純。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Paul Robin Krugman)在「把美國人從失業的恐懼中解放出來」一文中指出,目前美國企業的稅後盈利比2007年蕭條之前的水平高了60%,但是,勞動力市場仍舊低迷。他認為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是因為政策方向不對,企業和富人階層的過於強勢導致勞動力市場低迷被漠視,也讓勞資雙方的權力關係變得更加不對等。對受雇者而言,當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時,受雇者擁有較大的跳槽空間,相對地,也就擁有較大的權力談出好的勞動條件。反之,則受雇者較不敢因為勞動條件不佳而辭職,這狀況也給予雇主較多壓榨受雇者的空間。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系主任馬財專在「失業的世代與青年就業力」一文中也指出,目前年輕人的失業問題,主要來自勞動力市場需求不足,再加上平均壽命增加導致的退休年齡延後,讓勞動力市場的空缺變得更少,而在開發中國家,人口大幅增加也是勞動力空缺不足的重要因素。

       在21世紀,教育與就業的關係固然很密切。不過,教育不能成為失業率攀升的代罪羔羊,更不能將「產學合作」視為降低年輕族群失業率的萬靈丹。馬財專在提出的九項改善年輕族群的就業困境方案中,只有三項是針對年輕族群本身,如:彌補青年學用落差、強化與職場的橋接、強化青年對職場的就業資訊之瞭解等。其他六項則是針對經濟及社會政策部份,如:降低青年受到退休年齡延後的衝擊、減緩青年易落入非典型勞動參與的發展、避免青年勞動薪資低落,進而產生工作貧窮的現象…等。換言之,推動能創造更多就業職缺的社會政策,改善勞動條件,讓年輕族群不只有工作,而且有一份好的工作,才是讓社會更加幸福美好的做法。至於教育的部份,強化勞動教育和企業的社會責任則是可以努力的部份,也就是說,除了培養未來的公民有勞動意識之外,也讓他們瞭解,企業的目標不能只是讓自己荷包滿滿而已,還要培育人才、回饋社會,因為企業可以創造就業機會,讓社會的每個成員變得更有價值、更富足,也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參考資料:

Herold, C.(2010) 教育出小創業家。TED Talks。

Krugman,P.(2013) 把美國人從失業的恐懼中解放出來。紐約時報。網址: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31228/c28krugman/zh-hant/。登入日期:2013/12/31。

林志成(2013) 縮短產學落差 企業辦學才有解。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tw.news.yahoo.com/%E7%B8%AE%E7 ... 9%E8%A7%A3-051325877.html。登入日期:2013/12/31。

馬財專(2013) 失業的世代與青年就業力。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1/12430。登入日期:2013/12/31。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新竹縣教師會
http://www.hcceiu.org.tw

The URL for this story is:
http://www.hcceiu.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