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面對教育真相,共謀高教生機」研討會

日期 2014年11月27日 14:30:00 | 分類: 友會訊息

計畫報名表

2014「面對教育真相,共謀高教生機」研討會


一、改良評鑑,追求教師自我實現

一個由下而上,奠基於教師自我評鑑的評鑑制度,是否可能帶來教育的翻轉改變

自從大學法要求實施教師評鑑以來,雖然教師工作有了量化指標可以呈現教師的工作績效,但是教育現場隨之衍生出光陸怪離的問題卻層出不窮。

教育主管單位雖也承認評鑑出現問題,持續祭出解決方案,從限制不得強行規定產學合作案績效、不得將招生工作納入評鑑計分(直接措施),到試辦學校自評、教師多元升等(間接措施),不過對教育現場的改善尚不明顯。

 

由於大專院校的教師評鑑與考績、續聘掛勾,評鑑成為教師的生存遊戲。教師被迫為了飯碗而應付形式上的績效。教學的理想被為評鑑的五斗米折腰取而代之。教師的事業重心被迫沉淪在馬斯洛三角形下方的基本生存層次中。在某些學店型的私校方面,為了詐領獎補助款,用極不合理的評鑑辦法逼迫教師為學校產生種種量化數據--從師生的各種速成型證照、標準價碼五萬元的產學合作案、到空有數據而無實益的教學助理、數據灌水的畢業生流向等等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但是,教師從事的工作不可能沒有檢視和檢討。從根本而廣義的觀點來說,評鑑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手段。那麼在教育現場上教師評鑑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應該如何改善,才能讓教師能享有在馬斯洛三角形上方自我實現的追求和滿足。

 

高等教育實施評鑑至今,教師多半對評鑑產生負面印象,這和社會期待評鑑能淘汰不努力教師的初衰相衝突。目前的評鑑是否既無法淘汰不努力的教師也無法滿足自我實現。

 

是否,教師應主動追求自我評鑑,以自我實現的方式,自己本諸專業與良知,訂定自己的工作目標和績效指標。

由下而上,從教師自我評鑑,再而系所自我評鑑,進而學校自我評鑑。

 

本次研討會希望邀集大家,分享、面對教師評鑑的真相,共同站在教師追求專業尊嚴、追求自我實現的觀點,尋求可能的優良評鑑制度。

 

二、迎向少子化,轉機高教品質

面對少子化及高齡化,從搖籃到大學必須公共化:面對全光譜的高等人才培育課題。

不能只浮面的看少子化問題;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世界第一,這是有事實根據的。這是嚴重的國安問題,不能等閒視之。台灣因為老化問題因此不能不採取「領先世界的人力優質化」政策,以「培育優質人才」來彌補「扶老比」升高所造成的生產力下降問題。

 

吳思華部長根據「國際情況」所作的「簡單統計」,認為只要60%進大學,因而要讓60所大專院校退場。

但從「扶老比」的問題來看,面對這種少子化造成的國安問題,國家對培育人才「只能積極搶進,沒有猶豫的時間」,國家不是去限制只有60%的國民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而是如何「讓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符合國家精進及全民的需要」。我國必須突破60%的吳思華撤退線,勇敢向全民人才培育的目標挑戰。

 

從國家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說,全民的高教政策應該務實的「發展適合中、後段學生的課程規畫」,朝向「通才、實務」方面培養,以面臨「未來多變化」的世界。把每一個國民都依照他的能力培養成才。

 

被教育政策放空的專科教育(即副學士,相當於美國的二年制社區大學?)更是該極力補強的。對許多人來說,先進行兩年教育,進入職場,再回頭以二技補足學士學位,以階段性來達成學力提升,是能力可及的方式。

 

當全民都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時,其實我們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人力以從事「高教創新及改革」,因為這種全光譜下的高等教育會與過去菁英主場的時代非常不同。

面對少子化,我們不是採取「直覺式、習慣性的思維」直接把教育人力減少,而是「詳細分析、大膽反向操作」投入相當資源進行實務教育的創新,救亡圖存,為國家及下一代找出活路。

 

在這場研討會中,我們誠摯的邀請您,分享您在教育現場觀察到的少子化教育生態。

目前,由於教育部尚未有積極正向的政策引導,少子化造成的教育生態是悲情的。悲情的實際狀況,就由各位與會者與大家分享。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新竹縣教師會
http://www.hcceiu.org.tw

The URL for this story is:
http://www.hcceiu.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