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教育政策》 報告部長:「英才」不是教師獨力培養出來的

日期 2015年06月08日 17:00:00 | 分類: 教育要聞

《教育要聞》--教育政策

報告部長:「英才」不是教師獨力培養出來的

吳南嬿 撰

    隨著國中會考成績出爐,教師又面臨輿論的壓力,這次給教師壓力的是教育部長吳思華,他呼籲老師發揮熱情,把學生教成「英才」。部長還說,教育部已擬定四項子計畫,第一項是及早檢測,第二項是補救教學是專業,第三項是提昇教師熱情,第四項是幫助學生多元學習適性發展。


    國中會考裡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英、數兩科拿到待加強C固然讓人憂心,但是,更讓人憂心的是我們對「英才」的定義及教育政策制定的過程。 首先,應該先把「英才」的定義下清楚,更不應由英、數的成績表現來決定。因為,成績只是學科能力的展現,「英才」指的則是一個人的綜合表現。總之,我們的 教育要培養的是「英才」,而不是「英、數人才」。

    其次,我國教育政策制定的過程同樣讓人憂心。制定「政策」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所以,在政策制定之前要先分析問題。不知道教育部在擬出這四項子計畫時,對 國內目前的背景因素掌握多少。舉例來說:許多家長過早讓孩子接觸暴力型/娛樂型電玩或節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該如何解決?孩子在幼兒教育期間即在坊間接受不 符合其身心發展的學業課程,讓他們對學習倒盡胃口該如何解決?課程過於僵化,老師沒有足夠的教學時間引起孩子學習興趣,孩子沒有足夠時間消化課程該如何解 決?媒體過度渲染優異學術表現,對適性發展造成的障礙該如何解決?師資培育和教師在職進修都無法提供老師足夠的專業成長資源該如何解決?類似這樣影響教育 基礎的問題,不知教育部是否有研擬對策?還是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等浪頭過了,就一切歸於平靜。

    我國是個天然資源缺乏的小國,因此,人才培育對於國家發展更顯重要。只是,人才的養成需靠各種管道互助合作,不可能由學校或老師獨立完成。這正如醫生雖有 治癒病人的知能,但是,維護國民健康不可能只靠醫生,還得靠健康的生活環境、國民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醫療保健知識的宣導、健全的勞動政策…等,才能讓 國民健康得到全方位的保護。所以,若教育部希望我國的教育能培養出英才,應先紮紮實實地分析我國目前各項教育問題的背景因素,再因應各種問題制定對策,才 能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政策。

參考資料:

自由時報,國中生英數1/3要補救 教長呼籲:教師「把學生教成英才」。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新竹縣教師會
http://www.hcceiu.org.tw

The URL for this story is:
http://www.hcceiu.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