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稿》孩子需要的是「立足台灣 放眼全球」的教育
作者 hcceiu 於 2017年09月09日 08:00:00 (1847 次閱讀)

《教育專業團體聯合新聞稿》

孩子需要的是「立足台灣 放眼全球」的教育

       過去這段時間,高中課程爭議已經從語文蔓延到歷史,接下來還不知道要蔓延到哪裡。唯一確定的是,在這場課程爭議中,教育專業幾乎完全消失不見,只剩下各方人馬在爭「誰的知識最重要?」。



教育是專業,不是連署比賽,人多就贏

       教育是一門專業,課程則是執行教育的框架。所以,課程的制定必須不斷檢視其設計能否符合我國「教育基本法」所訂定的教育方針。

       可惜的是,在這場各說各話的課程爭議裡,搶掉最大篇幅的居然是政治力的拉扯--各方人馬找人連署,卻鮮少看到從課程專業的角度出發的論辯,討論應該設計什麼樣的課程對學生最有利,能讓學生在競爭激烈的21世紀裡,爭得一席之地。

       當各方人馬都在爭取「自己的知識最重要」的同時,「對學生最重要的知識究竟為何」幾乎無人關注,無人探究。這樣的教育是對學生最有利的教育嗎?

       從孩子的生活環境建構教育≠教育「井底之蛙」化

       教育要從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建構,是落實好教育的基礎。可惜的是,在這場課程爭議中,許多「學者」居然將「在地化」與「從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建構教育」混為一談。

       所謂「從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建構教育」的立基點,在於人理解知識的方式,往往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向外延伸;所以,老師在執行教學工作時,就算教材本身的時空背景離學生很遠,老師還是必須想方設法,讓教材與孩子的生活經驗連結,拉近孩子與教材的距離,讓孩子順利吸收,這樣的學習才會紮實。

       反觀過份強調「在地化」課程內容的論述,不僅未抓住教育的精髓,更可能適得其反,造成孩子的視野被限縮,大幅削弱孩子鑒古知今的能力,進而降低孩子的競爭力。

       也許,有不少支持「在地化」課程內容的人認為,許多非本土的課程內容是對目前環境的一種文化侵略。殊不知,在全球化的時代,文化侵略無處不在;美女與野獸、大長今、阿信、哈利波特…等哪一個不是文化侵略?目前許多學生到世界各地留學,是不是也如同接受別國的文化侵略?這些文化侵略單單用所謂的「在地化」的課程內容就可以擋住嗎?這樣的「阻擋」是讓孩子未來更能與全球環境接軌?還是變成井底之蛙?

       讓學習者「自己做主」選課程,就真的能夠提升興趣嗎?

在這次的課程爭議中,有人主張,因為課程內容太難,所以應該讓學生自己選,然後,學生就應該會有動機學習自己選的課程內容。換言之,持這類主張的人認為,學生會「選自己所愛,愛自己所選」。

       只可惜,就動機理論來說,人類學習動機的產生其實沒有那麼簡單。許多人能持續不斷地鑽研某領域,往往不是因為它很簡單,而是因為它讓學習者產生成就感,或是覺得有意義。

       換言之,就算課程制定者想要從學習動機出發制定課程,也應該先瞭解動機理論,再提出自己的論述。否則,這些主張仍然沒有教育專業理論基礎。

       有鑑於此,教師工會認為,由於課程制定攸關教育的實施及孩子的競爭力,是孩子能否「立足台灣,放眼全球」的關鍵,故課程的制定必須從教育專業理論出發,方能建構出為孩子未來做好準備的課程。

發稿單位: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台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