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制霸凌從淘汰不適任校長開始吳南嬿 撰 最近,民進黨立法委員范雲在院會進行質詢時,指出自新教師法實施後,所通報的649個霸凌案中,僅35案成立,只有一人終身不得聘任。范雲委員進而質疑新教師法實施不符受害學生正義,且詢問行政院是否會對該辦法進行檢討評估。對此,陳建仁院長回答,會加緊研議,做好修法及辦法。(註1) 《影片分享》 Jon Ronson:當網路霸凌走調失控時會怎樣呢? 簡介撰寫 吳南嬿 ~~推特基本上是一個共同認可的機器,我們讓與我們感覺一致的人圍繞著自己, 而我們認可了彼此,那確實是個很好的感覺;而要是有人礙事我們就汰除掉他們, 你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的相反嗎?那是民主的相反~~Jon Ronson 推特、臉書等社群網站,讓許多人能與眾人分享其想法及大小事,讓「眾樂樂」變得更加容易。但是,它也讓人更容易成為眾矢之的,造成社會亂象。這些亂象足以讓人因為一個不當發言,就遭到千夫所指。原本那種與大家分享想法的美好,隨著許多人濫用社群網站攻擊、造謠、抹黑而消失殆盡。 《影片分享》 Monica Lewinsky:羞辱的代價簡介撰寫 吳南嬿~殘酷對待他人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是在網路上, 羞辱透過科技會變本加厲、 失去控制,而且會永久存在。…幾百萬人,通常是匿名, 可以用他們的話刺傷你, 讓你非常痛苦, 而且無數人不分遠近 可以公開觀察你、 讓你置身在公開的牢籠裡。 公然羞辱的代價因人而異, 而網路的發展提高了這個代價。 ~~ Monica Lewinsky 「網路」提供人類許多便利,但在獲得便利的同時,也成為可怕的公開霸凌別人、羞辱別人的管道。網路霸凌的可怕之處在於它的無遠弗屆,而且永久保存。「匿名」則讓其霸凌的程度向上提升。Monica Lewinsky在演講中指出,2012年到2013年之間增加了 87%的電話和電子郵件網路霸凌,網路霸凌引起的自殺念頭遠比非網路霸凌來得更為嚴重。而這當中對人影響最大的是羞辱。 《教育議題》--霸凌 讓家長和學生攜手防治霸凌 吳南嬿 編譯 在防治霸凌及保護學生部份,教職員雖然可以做發揮重大功能,但是單靠學校教職員來防治霸凌,效果是有限的,必須結合家長和學生的力量效果才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