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 PISA結果國際教育組織 EI發表回應
作者 影武者 於 2013年12月04日 16:50:00 (1429 次閱讀)

2012 PISA結果國際教育組織 EI發表回應

發稿日期:102年12月3日

 

針對2012 PISA結果,國際教育組織(Education  International , EI)發表的分析及回應如下:

OECD的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 ),涵蓋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的國家,總計65國。此次評估的重點在於「數學成就」。OECD認為,此一用於評估15歲學生在算術運用、應用知識、閱讀和科學的能力測試,是有效且可靠的。OECD也認為,經過各國自己國內的測試進行評估比較之後,測試本身在文化上是中立的。

PISA的特點之一為國家排名系統。2012年的PISA,是將各國以較高與較低位置定位,以彌補因取樣方法而產生的不確定性。

 

PISA 2012的主要結論如下:



  • 上海、香港、台灣/台北、韓國、中國澳門、列支敦士登、瑞士和荷蘭被認為數學表現最佳。
  • 在2003年(上次PISA進行數學測試)到2012年間, 25個國家被認為已經提高數學表現,25個國家在表現上沒有變化,14個國家的表現惡化。
  • 義大利、波蘭、葡萄牙,數學表現在頂端的學生人數增加了,同時,進步遲緩的學生數減少了。
  • 依據PISA的統計,在數學科,男孩優於女孩的,有37個國家;而女孩勝過男孩的,有5個國家。
  •  弱勢學校在吸引合格教師上,仍然有困難。
  •  在學校系統區隔學生的地區,這些學生往往因為社會經濟地位和接觸數學的頻率而被區隔。

      雖然辦學自主權是學校績效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必須具備:一個強而有力的教育體系,每個人都明白大家共同的期望; 教師必須能夠參與學校的管理,以及學校績效的資料必須公開。

  •  若將學生的社會背景列入考量,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表現,差別不大。
  • 表現好的國家,會努力把高效能的教師放在處於社會不利地位的學校。
  •  「競爭」不是學校成果的預測指標。
  •  父母的要求: 安全的學校環境、積極的學習氛圍、以及良好的校譽。
  •  在較貧窮國家,「資源」是績效的有力預測指標。但在較富裕的國家,關鍵指標則是「資源如何花費」。
  •  高表現國家,教師待遇良好。而且此一政策比「減少班級人數」的政策優先。
  • 優質的幼兒教育是評估學生表現的一個強有力的預測指標。
  • 「公平分配資源」和「導入更多資源到弱勢學校」是評估學生表現的一個很好的預測指標。

在學校建築品質與學生表現之間,沒有任何關連。

PISA的主要政策方案如下:

  • 應該運用早期檢測機制,例如芬蘭,以發現低成就之學生。
  •  低成就應列為目標。
  • 應將弱勢兒童列為額外資源或經濟援助的目標。
  • 各國應以普及化的政策提高標準。
  • 邊緣化的學生應該被納入主流教室和學校。

EI的初步評論

EI歡迎針對「如何透過PISA結果實現優質教育系統」進行政策辯論。由於PISA的方法是基於「最多可能數量的學生所得到的高成就」,因此,所提出的結論,也對如何促進高品質公共教育系統的政策論述,提供了支持性的證據。
 

然而PISA存在著兩個主要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它所使用的國家和主管部門的排名表。這通常具有誤導性,也並不公平。例如,持續改進中的教育系統往往佔據了排名表的下方。OECD自己也承認,因為採樣的關係,單一的排名表是不準確的。

第二,學生表現是由單獨的三項素養定義: 計算,閱讀和科學。儘管它們很重要的,卻不能以此做為描述學校各類教學品質的通則。藝術、現代外語、人文科學等,就是未被納入PISA研究的學科。

 

PISA 2012的數學、閱讀和科學,排名的前幾名的,大多數在遠東地區。這引發了一個問題,在對較小的地理區域(如上海、香港和澳門)與其他各洲較大的各個不同國家進行比較時,要如何確保有效性和公平性?


令人欣慰的是,OECD首次在區域層面上,提供了一些相對表現差異的分析。然而,大多數媒體和輿論普遍關注自己國家在整體排名表中的位置。因此,我們要注意,由於PISA每一個週期的分析越來越複雜,若將區域的表現因素加入考量,國家排名的效度將越來越低。此外,許多高表現的體制雖然可能在相對排名上失去優勢,但實際上卻一直保持,甚至提昇學生的平均成績。

實際上,PISA在這一段時間所進行的各國進步/退步的趨勢分析,是較有趣且重要的。 我們現在正以PISA 2012的結果與PISA 2003的結果進行比較。雖然PISA不能做為對教育系統素質的最終評比,但應特別注意學生的整體表現以及各單一國家內,學生在頂部與底部表現的移動比例變化。最重要的關注焦點,應該是仔細審視各單一國家的PISA週期趨勢,而非與其他國家相比。


學生的社會經濟地位仍然是學生表現的一個強有力的預測指標。在各OECD國家,具社會經濟優勢的學生,數學分數較弱勢學生高39分 – 這等同於將近一年的學校教育。


OECD 的PISA 2012結果顯示,國內學校之間更平等的資源分配、學生之間不因社經地位而被區隔、學校在課程和教學法的自主獨立、以及(最重要的)合格教師的普及,是正向學習環境和學生的學習成果重要預測指標。


OECD發現,老師的高薪資與學生的整體表現具有正相關,這很重要且值得肯定。但是對於OECD認為「要達到高薪資必須提高班級人數」的結論,EI不認同。

 

小班和高薪教師是建構優質教育系統的兩個基本要素。

EI同意OECD的強力結論,即學校的素質不可能超過其教師的素質。過去十年學生表現顯著提昇的國家,都已經制定政策,透過提昇專業水準、提高薪資以吸引新進人員從事教職、提供激勵教師進行在職進修等,提昇教學人員的素質。

 

新聞聯絡人:專業發展中心副執行長  陳崇弘  0963-056-670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