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進充實理財知能 造福學子也助益自己 ~理財教育講座後記
作者 hcceiu 於 2023年07月10日 16:10:00 (1988 次閱讀)

精進充實理財知能  造福學子也助益自己

~理財教育講座後記

 

       前幾天,看到某報導指出,有一位退休公教人員,在退休金被大砍後,夫婦兩人每個月僅靠5萬多元的退休金過活。

       由於兩老生活已逐漸無法自理,需要聘請外籍看護,於是每個月幾乎都處於透支狀態。



       上述故事讓人看了真的感到非常心酸,因為,以目前通貨膨脹嚴重的狀況下,故事中的夫婦每個月的基本花費可能要6萬以上,這還是在沒有添購其他非生活必需品或修繕的狀況下。

       也就是說,若目前在職的老師打算在20年後退休,可能一個月需要的基本花費會高達10萬元左右。以目前月退休金大約5萬多,且還會逐年遞減到118年的狀況下,若老師在退休時每個月沒有大約4萬元的被動收入補充,可能陷入老年貧窮的境地。

       新竹縣教師會配合金管會推動理財教育向下扎根,將理財教育納入年度重要研習課程已行之有年,希望透過教師夥伴先行學習,幫助老師建構正確理財觀念進行教學,也讓自己理解全球金融市場及產業類別的變動,協助教師夥伴完備老年生活所需的理財規劃,

       今年,再次邀請深受學員喜愛的張裕閔教授擔綱講座。

       張教授每年的理財課程,都會因應全球大環境的理財趨勢,以及教師族群的理財特性,理論與實務兼具地提供適合的理財策略。因此,張教授今年探討的是新冠疫情後,美國暴力升息、全球節能減碳的大環境下,老師可以如何理財。

       從學員的反饋中,我們發現對每年回流上課或本身已具備理財知能的學員來說,張教授的課讓他們受益良多。至於少數對理財完全沒有涉獵的學員,可能會聽得有點一知半解。

       為此,我們特地為完全沒有接觸過投資理財的老師,提供以下的理財說明與建議:

        一、儘可能讓自己的收入大於支出,如此才有多餘的錢可以理財,換言之,月光族是無財可理的。

        二、要將可儲蓄的錢分門別類,規劃出長期(如:至少十年甚至數十年)不會使用的錢,再將這筆錢拿去投資。這樣,自己才不會在市場狀況不好的時候被迫賣出。

       三、要訂定長期的投資計劃,並有紀律地執行,千萬不要跟著坊間的「老師」起舞,做短期投資、玩當沖。要知道,絕大多數能經由投資累積龐大財富的人,都是透過耐心。所以,只要環境允許,要盡可能拉長投資時程,讓複利為你效勞。

       四、可使用定時定額法,也就是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持之以恆地買進金融商品。

       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曾指出:「不管是從什麼樣的時機開始進行,那種政策最終將讓你獲得利益,但前提是,你必須無視各種干擾情勢,切實且果敢地遵守既定的原則。」

       初學者不要覺得這種方法很容易執行。要知道,有不少親朋好友一旦知道你有從事投資,就會提供你各種各樣的建議,這當中就有許多短進短出、讓你破壞投資紀律的建議。

       另外,許多人總以為自己可以預知未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容易出現追高、殺低,也可能明明到了定期該買入的時刻,卻在期待更低點或期待市場轉好的狀況下,錯過買入的時機。

       總之,面對難以預測未來的市場,態度要謙卑,承認自己對市場的未來表現是無知的,並有紀律地長期執行自己制定好的投資計劃。

       上述建議可能過於抽象,我舉一個《投資前最重要的事》一書中所舉的案例。

       1970年,年僅22歲的包伯進入職場,也擬定了投資計劃,在職場的第一個十年,每年存2000美元,第二個十年,每年增加2000美元,也就是每年存4000美元,以此類推。他預估在65歲退休,也就是2013年。

       他在1972年年底將所有儲蓄投入一檔標普500指數型基金,立即面對1973~1974年的石油危機,市場重挫50%,換言之,他是在股市高檔進場。但是他的優點是,他一旦進入市場,絕不出售已購入的基金股份(切記:這很重要)。

       接下來,包伯都不敢再進行投資。

       直到1987年8月,他又將這些年存下的四萬六千美元投入一檔標普500指數型基金。這一次,遭逢的是同年10月19日的華爾街黑色星期一,股票下跌30%。

       經過1988年的崩盤,讓包伯信心全失,不敢再投入股市;可是,他在1999年科技泡沫最猖獗的時刻,又將他辛辛苦苦存下的六萬八千美元拿去投資,結果,他進場不久,市場便重挫50%,直到2002年才止跌。

       儘管這一筆投資在其心中留下深刻的傷疤,他還是決定退休前再進場一次,於是,他在2007年10月投資了六萬四千美元,結果,他遇到2008年的金融大海嘯,市場又重挫了50%。

       好,如此不幸的包伯分別於四個時間點投資:

       1972年12月  6000美元 (後續市場崩盤幅度-48%)

       1987年8月  46000美元 (後續市場崩盤幅度-34%)

       1999年12月 68000美元 (後續市場崩盤幅度-55%)

       2007年10月 64000美元 (後續市場崩盤幅度-57%)

       哇!有沒有覺得奇慘無比。

       好,讓我們來猜猜看,總投入金額184,000美元的包伯,在其一股也沒賣的狀況下,他退休時拿到多少錢?總數是增加還是縮水?

       答案是:110萬美元。

       怎麼可能?

       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事實上,若他在同一段時間,以定期定額方式分批進入市場,他最後累積出的財富將接近230萬美元。

       還有,他買的是標普500指數型基金,這類大盤指數基金不僅分散投資風險,而且投資成本低(管理費通常不高),所以,長期投資下,複利的作用很驚人。

       總之,如果您是一個對投資完全沒有概念的人,卻又希望創造出能打敗通膨的收益率(通膨率2%+收益率4%=6%),讓自己退休生活購買力能等同於在職時,過上有尊嚴的老年生活,指數型基金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條理分明、紀律嚴謹、必要時會進行再平衡作業、透明、低周轉率、低成本、不太需要維護……等,就算是優秀的基金經理人,要打敗指數型基金也不容易。

       不過,投資指數型基金並不代表可以對它一無所知,您還是要確切知道它到底投資了什麼標的。如果您希望您的投資涵蓋各種產業、地理區域和企業,大盤指數基金可以納入您的投資選項。

       以上是我們對於沒有任何理財觀念學員所做的補充,若希望得到更新、更完整的投資觀念,建議涉獵投資基本概念的書籍,如:投資前最重要的事,也歡迎來年繼續參加新竹縣教師會辦理的理財講座。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