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調查將一步步邁向專業
作者 hcceiu 於 2023年12月07日 17:10:00 (113 次閱讀)

教育調查將一步步邁向專業

吳南嬿 撰

12月4日赴台北參加「教保相關人員違法事件調查處理認定委員會委員培訓」,除了學習教保案件認定的相關知能外,也順便反應目前第一線教育案件的調查與認定、學校對案件的處置以及不肖/不專業調查員的問題。



此次紮實的課程全程由莊國榮教授主講。對比以前參加的研習內容,可窺知教育部已發現目前調查員良莠不齊、校長會影響調查員的中立性、誘導式詢問和不同年段孩子可能出現的調查問題。

一、調查員良莠不齊問題將逐步克服

目前調查員良莠不齊的狀況,單從調查報告即可了解不少。舉例來說:教育部發現居然有的報告內容僅有五行,有的本文只有兩頁,但整體字數卻因為引用逐字稿內容而大幅衝高,導致簡單的案子卻必須付出高額稿費的現象。

上述問題當然只是不肖調查員問題的冰山一角,不過,若能仔細觀察、分析劣質調查問題成因,還是能將問題一一排除。舉例來說:若劣質的調查報告來自於非人才庫的調查員,修法將調查小組的組成改為必須全數來自調查員人才庫,或可成為解方。對於逐字稿佔調查報告比例過高的問題也可用呈現方式加以約束,以免出現用逐字稿灌水調查報告的現象。在維護調查員中立性被校長干預的部份,則可以用修改調查員的聘任方式進行處理。

不過,調查員素質良莠不齊的原因很多,有些問題必須透過培訓及回流訓課程克服。舉例來說:調查倫理、調查技巧、避免誘導式詢問、針對不同類別被訪談者(如:幼兒、小學生、青少年、特教生…)的訪談技巧、邏輯…等,都是需要不斷透過培訓加強的地方。

二、全數外聘「教育部人才庫」調查員能優化調查品質

對於校事會議調查員將調整為必須全數聘請人才庫的調查員這部份,個人十分認同。為何?因為就第一線老師的反饋,有調查員頂著「教育部人才庫」的招牌,在調查時對學校聘請的另兩位非人才庫調查員非常不禮貌,明顯出現調查小組內權力不對等的狀況。當小組內其他成員對調查內容或方式提出疑問時,該「人才庫」調查員不僅視而不見、置若罔聞,還打著「教育部人才庫」調查員的身份予以壓制;所以,若未來調查員必須全部聘自人才庫,便可以打破調查小組內「權力不對等」的生態,避免明明是由三人共同組成的調查小組,竟出現「一人強硬主導」的情形。

另外,當調查小組的成員都來自人才庫的時候,也可以讓各調查員不同領域的專長產生互補效果。舉例來說,若三名調查員中,有熟稔教育相關法規的律師或學者、精通同階段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教師及精通兒童/青少年心理或行為發展的專家,在調查過程中就可以截長補短,相互支援,完成優質的調查,建立教師及社會對教育案件調查的信心。

三、應建立能有效淘汰不適任調查員制度

教育部調查員專業優質化的政策中,尚無法將不肖調查員有效汰除是一個漏洞。雖說專審會調查員制度的初始構想是來自美國的「同儕協助與審查(Peer Assistance and Review, 簡稱「PAR」)(註1),但是,不知為何,當教育部在參考、運用該政策時,很明顯沒有關注到不適任調查員淘汰的部份。

在美國,凡是實施PAR的州縣,都會成立PAR委員會。PAR委員會的任務除了接案、聘任調查暨輔導不適任教師的CT外,另一個重要任務是審查CT的調查暨輔導品質。若調查或輔導品質不佳,該CT就會被除名。

目前教育部雖有將調查員除名的方式,但是,缺乏發現或舉發不適任調查員的積極機制。若調查員被發現有不適任之調查作為,但沒有任何單位或人員直接反映給教育部,自然也無從除名。因此,教育部應思考如何有效淘汰不適任調查員,暢通檢舉不適任調查員的管道,方能維護教育案件的調查品質。

四、維護教育品質還是要從淘汰不適任校長做起

雖然淘汰不適任教師是維護教育品質的一環,但是,淘汰不適任校長更重要。為何?因為目前真正無法改善教學行為且需要離開職場的老師只佔少數,只要校長有足夠的領導力,能有效約束、輔導教學品質下滑的老師,相信絕大多數老師的教學應能維持一定教學水準。

只可惜,教學現場還是有不少不適任校長。有對教學不力老師視而不見的、有長期請公假不在學校的、有人雖在學校,但整日待在辦公室裡寫書法、泡茶的,有對學校老師教學狀況不聞不問的、有言行舉止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狀況,遭全校教職員鄙視、唾棄的、有無法掌握學校發展方向,把精力花在盯教師差勤,搞得校內雞飛狗跳的……,面對各式各樣明顯無法領導學校的不適任校長,教育部應儘速制定淘汰不適任校長相關標準及樣態。若不適任校長數量減少,有教育專業暨領導力的校長大增,不僅能提升整體教育品質,也連帶減少教學不力、不適任教師的數量,教育案件調查需求自然會大幅降低,社會大眾會對教育部更有信心。

結語:

儘管淘汰不適任教師是維護教育品質的一環,但培養暨留住好老師則更加重要。如果教育部放任調查員良莠不齊,教育案件的調查品質自然無法維護,整個調查制度不僅無法讓教學不力老師離開校園,反而造成認真且能力強的老師成為被家長投訴的高危險群,於是,第一線教師人人自危,紛紛採用防禦性教學,最後承擔此教育惡果的還是孩子和社會的未來。

我們一方面讚賞教育部願意朝優化調查員素質的方向努力,另方面更期許教育部在想方設法處理不適任教師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吸引並留住好老師,讓認真優秀的老師在教學時無後顧之憂;另外,積極培養好校長,淘汰不適任校長,讓校校都能擁有稱職的校務領導人,如此才能不斷促進校園學習文化、增進優質教育品質的提昇。

註1:摘自全教總臉書,文中提到:全教會(總)於104年起,透過「美國教師同儕協助和審查方案」(Peer Assistance and Review, PAR)之研究,運用「同儕協助」(peer assistance)與「同儕審查」 (peer review)兩種方式,目的是為有效協助同儕改善教學,並催生「專審會」的設立

(本文已徵得作者同意轉載分享)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