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精進的關鍵在人和環境
作者 hcceiu 於 2023年12月20日 09:30:00 (222 次閱讀)

教育精進的關鍵在人和環境

吳南嬿 撰

前幾天,我參加本縣的精進教學會議,主要是要審視精進教學計畫內容。在會中,個人提出不少教育現場「人與校園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如:「校園微政治」的問題,令不少與會者認為我偏離主題。

對此我要特別說明,審視政策(如:精進教學計畫、課綱等)不是只專注於看文本本身有沒有問題,連該政策的撰寫是否符合背景需要,實施時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都要一併考慮進去,才能降低政策從制定到執行的落差,讓政策發揮功能,確實解決問題。



欠缺考慮環境背景,只重視文本的政策,就是一個在真空中制定的政策,空有理想,難以落實。因此,我才必須提出精進教學執行時會遇到的「人與校園微政治」的問題。

本人大略提出此政策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下:

一、心態

在校內,不同角色的心態不一樣。所謂的不同角色主要是:校長、行政、教師、學生和家長。

1、校長心態:

校長認為自己的角色為何?是集大權於一身,不容全校師生質疑的土皇帝?是以身作則帶領全校師生進步的榜樣?

在校長眼裡,老師和學生究竟是什麼?是共同推動教育成長的夥伴?還是成就自己未來升遷的工具?

校長辦學的不同心態會形塑自己的領導人形象及校園氛圍,而這是學校推教學精進計畫能否落實的關鍵之一。

2、行政心態:

學校行政人員是以支持老師為己任還是將行政當官來做?是努力成為全校師生的後盾還是想逃避教學?

不同心態的教育行政人員得到教師的支持度大不相同,連帶會影響政策的落實程度。

3、老師心態:

老師面對教育工作的心態為何?是為了追求穩定,安安穩穩做到退休?還是真的對教學有熱情,喜歡看著孩子成長,成就孩子?

老師面對學生的態度為何?是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能上第一志願的努力推,程度嚴重落後的,只要乖乖的,當個不惹事、不出事的「好學生」即可?還是不管學生狀況為何,身為老師就是盡力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老師如何看待教學工作?是照本宣科還是與時俱進?教學是否為專業?如果視教學為專業,自己所應該掌握的教育專業知識為何?

老師的不同心態會引領老師做不同方向和類別的專業成長,或者是選擇不成長。如果政策推動時沒有注意到這部份,再多的優質研習能發揮的功能也不大。

4、學生及家長心態:

學生如何看他自己?認為自己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

學生如何看待學校和學習?如何看待學習與未來的關係?學生長大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家長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前途無量還是只要當個「好人」即可?家長如何看待學校教育?如何看待親師之間的關係?

這與教師精進有何關係呢?當然有關。老師從事教學工作時,面對的是不同心態的學生及家長,不同心態的組合會建構出不同的環境,產生不同的難題。老師為了解決教育問題,自然會牽動老師不同的精進方向。

二、校內微政治的問題

在學校,校長的領導風格會形塑校內不同的微政治環境。

舉例來說:有的校長作風民主,與老師打成一片,深得老師的敬重與信任,要推動教師專業成長自然比較容易得到支持;反之,有的校長作風專制,動輒以自己根本沒有的「行政裁量權」獨斷獨行,校務經營失盡人心。這樣的教學環境,如何順利推動暨落實教學精進?

結語:

政策在制定暨執行時,要考慮的層面很多。至於執行成果的好壞,也不是完全以數字來衡量。以經濟暨合作組織(OECD)所推動的PISA考試為例:近日教育部不斷想用我國PISA成績表現優異試圖說服社會大眾108課綱是優質的,但是,這有如一個人明明全身疼痛,醫生卻告訴他,說他的各項健檢指標皆正常,所以應該不會痛才對。教育部此舉,不僅難以取信於民,反而讓第一線教育人員對教育部的專業失去信心。

總之,政策文本是一回事,文本能否落實則取決於政策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是否有全方位考量政策執行時的人與環境。若審視政策文本時欠缺考量上述重點,最後極可能淪為粉飾太平的安慰劑而已。

(本文已徵得作者同意轉載分享)

Printer Friendly Page 將這個故事寄給朋友 Create a PDF from the article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