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新竹縣教師會召開年度會員代表大會,由於老師被投訴、進入校事會議被調查的機率越來越高,我在會議中忍不住多叮嚀了些。會後想了想,還是決定把我的想法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自從教育職場風險日益增高,不少夥伴抱怨連連,有的抱怨老師是弱勢、有的抱怨自己被欺負、有的抱怨自己只想好好教書,沒想到職場被恐龍家長搞成這樣、、、。
對於教師所面對的職場風險,我把其分為預防和處理兩階段。如果老師在預防方面能做好,需要處理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就算真的進入處理階段,也可以降低損害。
如何預防?
一、改變自己心態
老師,你為何進入教育職場?是因為環境單純,只需要面對孩子?工作內容單純,只需要教書?…
身為老師的你,如果到現在還是抱著上述心態,踩到職場紅線的機率可能就非常地高。為何?
(一)老師的工作環境單純嗎?只需要面對孩子嗎?
儘管中學以下各級學校老師面對的學生絕大多數為未成年人,但是,每個學生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其家庭成員多為各行各業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普及之後,比老師學歷高、在各領域擔任主管層級的家長比比皆是;所以,老師必須認清在教育職場內所面對的絕不是只有孩子,還有家長。
(二)老師的工作內容單純嗎?老師只需要教書嗎?
不!如果身為老師的你如此看待你的工作內容,恐怕你的職涯與身分會很容易受到挑戰。為何?因為你不僅可能面對學歷比你高的家長,也要面對你的挑戰者—安親班和補教業。
換言之,若老師將自己的工作內容限縮在許多人都可取而代之的項目,例如:備課、授課、改作業、出試卷、打成績、、、等等,教師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就是必然。畢竟,物以稀為貴,可以被輕易找到取代者的職業,也就相對容易被別人輕視、踐踏、找麻煩了。
二、建構保護自己的防護罩
老師的防護罩有哪些?大略介紹如下:
(一)建構自己的聲望
記得我剛入教育職場時,有一個學長告訴我,進入職場一定要把自己打造為名師,也要告訴學生自己是名師。年輕時的我對學長的話嗤之以鼻,覺得當老師就是當老師,為何還要去搞這些有的沒的,往自己臉上貼金。現在回頭想想,還真覺得學長的話有其道理。
老師在建立自己的防護罩時,打造自己的品牌很重要。為何?因為好的品牌就是好的聲望,一個人聲望越高,挑戰者就越少。當一個人職場的挑戰者變少,職場風險自然降低。
另外,若老師在教育界的聲望高,也會為自己的學生和家長帶來尊榮感,這樣的尊榮感又會轉為老師的防護罩。讓我們看看以下對話:
家長1:「我的孩子唸甲校。」
家長2:「我的孩子也是唸甲校耶!你的孩子唸哪班?」
家長1:「我孩子很幸運,他唸的是忠班,導師是那位有名的孔老師喔!」
家長2:「你孩子怎麼運氣那麼好!我之前就曾聽說孔老師教得很好,我的鄰居都說能被他教到是上輩子燒好香,我也希望孩子能被他教,可惜孩子沒有抽到那班。」
想想看,若老師用心打造自己的品牌,讓家長認為孩子能被其教到是一種幸運,不僅能降低被投訴的機率,甚至家長群體還會想辦法保護老師。
(二)打造人脈
為什麼打造人脈很重要?因為會投訴老師的是人(家長、學生…),處理案件的也是人(校長、學校同事…等),所以,若老師把職場人脈經營好,遇到投訴案比較容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不過,我要特別提醒的是,所謂的「打造人脈」並不是討好別人,想盡辦法滿足家長和同事的要求,而是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做人與別人建立良善關係。
舉例來說:與家長互動,討論孩子的學習狀況,並體諒家長的辛苦,對家長的教育方式提出家長做得到且有效的具體建議,都能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人脈。
至於同事之間,若同事有需要,而自己做得到,可以運用自己的資源幫助別人;平時給予同事關心,讓同事感到溫暖也是一種建立人脈的方式。
舉例來說:我自己平時上班時,遇到同事時會問好。若干年後,有一位同事告訴我,他曾在上班時感覺心情有些鬱悶,但聽到我的問候,他就忽然覺得陽光出來了,日子沒那麼難過。
(三)有效傳遞教學理念
老師做班級經營時,良好的親師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親師溝通時,切記不要每次都向家長告狀,那很容易讓家長覺得只要和老師聯絡都沒好事的刻板印象;可以把握機會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優點、可以鼓勵發揮的長處、正向地溝通教育理念,取得家長認同和支持。
至於傳遞教學理念的方式不一定是對話。
舉例來說:我以前當導師時,幾乎每週會給學生閱讀學習單,而這些學習單絕大部份以故事為主,每則故事都會傳遞不同種類的價值觀。
為了讓家長瞭解我的教育理念,我要求學生將學習單貼在聯絡簿上,不少家長在簽聯絡簿的時候也會順便看看。後來,有不少家長回饋:「老師,你給的故事不只我孩子愛看,我自己也愛看。我後來每週都期待你給的故事。」
如果家長喜歡我提供的故事,十之八九在教學理念上會與我日趨一致,產生紛爭的機率自然降低。
講到這裡,曾有別的教育夥伴問:「那我選擇印有閱讀練習的聯絡簿不就好了?」
對於這點,我的回答是:不一樣。
1、給家長的感覺不一樣。
我提供的閱讀學習單是我自己針對學生的需求準備的,不是廠商大量印製的。所以,家長會認同老師對教學的專業和用心。
2、功效不一樣:
對我來說,學習單並不只是一個練習,也是我班級經營和與家長溝通教育理念的工具。因此,掌握在對的時機使用正確的學習單,才能讓那份學習單產生最大的功效。
至於現在,許多老師都擅於使用line、、、等等社交媒體工具,更容易於平時與家長分享教育理念和親職教育文章、影片和故事,讓溝通功效發揮得更好。
(四)瞭解你學生的家長
所謂一種米養百樣人。在教育職場,有很挺老師的家長,也可能出現特別會找老師麻煩的家長,更誇張的,還有投訴其孩子所有老師的家長。
老師平時與家長聯絡時,最好多觀察家長態度與談吐內容。若察覺哪個家長對於學校各方面的作為經常出現比較負面的表達,平時可能就要多做準備,將與家長的互動、孩子平常的表現都做完整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
(五)熟稔教育職場紅線
為什麼有的老師會踩到紅線而不自知?就我的觀察,許多教師夥伴誤以為當老師只要「熱心付出、好好教書、認真工作」即可,殊不知班級經營和教學、輔導管教的紅線越來越多,漠視職場的法規變化,麻煩上身的時候,才說:「我為什麼都不知道職場出現這些變化、有那麼多新的規定?」,可惜為時已晚,只能朝止損方向處理。
因此,老師平時應多關注並了解職場法規的制定與修訂,多把握機會參加教育法規(如:教師法、教師成績考核辦法、輔導管教、性平、校事會議、兒少法…等)的研習,執教時不踩紅線,才能在遭遇非理性投訴時,全身而退。
遭遇投訴後如何處理?
一、如果察覺有可能被投訴,請先與所屬的教師(工)會聯絡,做好先期的準備工作。
二、如果確實被投訴,需要準備答辯文本時,記得找教師(工)會幹部協助,以免文本內容讓自己陷入麻煩。
三、由於現在許多行政調查都聘請具律師身份的調查員,尤其是最高規格的行政調查更規定調查小組一定要聘有律師資格的調查員;因此,強烈建議行為人老師被訪談時要有具備調查員資格的律師陪同,以確保自己不會承受誘導式詢問的壓力。
最後,還是要再次提醒老師們:隨著社會變遷,人心早已大變,良善、優質的教育工作環境已大不如前;教育職場不僅既不輕鬆也不單純,職場風險之高更是與收入不成比例;老師若要降低職場風險,絕不能退縮當鴕鳥,而是積極面對,建構多角度的防護罩。
作者:吳南嬿
本文刊登已徵得作者同意